大眾廟簡介
發布日期 2017/10/22 下午 06:25:25
點閱數 74058

鎮海元帥

北汕尾島原為平埔族西拉雅人居住之地,後由漢人及荷蘭人、日本人更迭開墾,考據荷據時期地圖北汕尾島已有廟宇存在,應為本廟前身,其前型為漢人廟宇或平埔族公廨已無可考;依現有型制考據,本廟原祀鄭、荷北汕尾「臺灣第一戰」陣亡將士及開臺無祀先民(即現今大眾廟後殿十方聖賢、文武聖君、男女歸服),清康熙39年(西元1700),清臺廈道王之麟奉命重建,已逾三百餘年歷史。

本廟奉祀主神「鎮海元帥」,相傳姓陳名酉(諧音友、又稱陳林每),台灣人,生長於臺南府城鎮北坊十八洞一帶(現今臺南市中西區普濟街普濟殿附近),陳酉年少勤奮自勵,勇力過人,牽牛板車搬運為業,人稱「牛車酉」,相傳清朝官員來臺船舶擱淺於岸,眾人力推不濟,陳酉單人推船入海,為臺灣第一奇人;康熙六十年朱ㄧ貴倡亂陷臺,駐廈門水師提督施世驃統舟師五百餘艘征臺,令陳酉先駕小舟於鹿耳門插標為嚮導,事平敘功授把總,累遷至金門鎮標遊擊。
世代流傳,陳酉秉性剛直、軍紀森嚴,累陞至臺灣總兵、廣西提督,功勳顯赫,為清朝臺人出身之最早最高武官,但因治軍過嚴招致奸官讒言妄語傾軋,而於回朝海中縈懷鬱結、吞金投海身亡,遺體挺立海上,漂泊臺江北汕尾島,乾隆皇帝獲悉,慰以忠肝義膽,正氣磅薄,諡封陳酉為鎮海大元帥,坐鎮大眾廟,為臺灣人成神之第一人。

主祀神明及慶典活動


北汕尾島昔時北扼鹿耳門港南控安平大港,為進出府城門戶,是故舟船帆集,人車雜沓,惟同治十年曾文溪改道造成北汕尾散庄而四草大眾廟倖存,民國六年日本人到此計劃開發安順鹽田前,時北汕尾島地區僅漁戶數家,大眾廟仍由安平、臺江地區人士輪流管理,為臺江地區公廟,鎮海元帥常佑往來士民,拯病救溺神蹟無數,無論祈求事業、身體、家運、姻緣、學業、子嗣皆得應驗,留下很多傳奇的真實故事,信徒廣佈全國各地,香火鼎盛,為臺江地區的守護神,故稱「臺江之神-鎮海元帥」。
本廟除主祀鎮海元帥、十方聖賢,另陪祀觀音佛祖(送子觀音)、註生娘娘、夫人媽(相傳為護產之神),中壇元帥、福德正神、二尊玄天上帝及三尊天上聖母,其中玄天上帝、紅面媽祖應為來自唐山古佛;北港媽祖則源自日治時期大眾廟鎮海元帥擔任北港媽祖南巡先鋒,信眾迎請同祀。
近年本廟於民國85年配合政府舉辦「全國文藝季『發現北汕尾』暨『鎮海元帥遊臺江』」系列活動;民國88年啟建「五朝祈安清醮」,普渡碗數達13萬餘盆;民國96年舉辦第三次「鎮海元帥出巡臺江大典」(第一次於日治大正十年),六天五夜徒步遶境,共有北港朝天宮、祀典大天后宮、鹿耳門聖母廟等宮廟70餘頂神轎,百餘文武陣頭參贊,神威顯赫,諸多神蹟傳為美談!
每年農曆十一月十五日是臺江之神-鎮海元帥聖誕,自十一月上旬開始的年度慶典活動,歡迎十方善信蒞臨

發展沿革

本廟原係「官祀」,日人據臺前皆由官府派遣廟祝清掃,歷史記載嘉慶年間「府城三郊」成立後本廟曾委由管理並屢有修建(本廟現仍存有嘉慶重修墓碑),日人據臺後於昭和元年(民國15年)依原型重建(總經費計日幣六千餘元),民國50年四草里民鳩資修葺,民國73年拆除重建,民國76年(丁卯年農曆十一月初十)入火進殿安座,總經費計新台幣壹億餘萬元。